合肥工业大学

报刊:《合肥工大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乐静: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摘要:对于已经在工大学习生活了7年的乐静来说,没有什么问题是踏实解决不了的,没有什么艰苦是热爱抵挡不住的,也没有什么难关是共同面对不能度过的。来自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控制工程专业的2016级研究生乐静,科研学习时脚踏实地,认真完成每项任务;课余时挥洒汗水,与篮球为伴。匪朝伊夕,她静静地书写着自己靓丽的青春。脚踏实地  筑梦未来获国家奖学金2次,一等奖学金3次;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篇,并在本专业领域的英国权威期刊《Measurement》上发表论文1篇;获研究生年度人物称号、获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乐静的优秀,大家有目共睹。她是别人眼中的全能型人才,但在她看来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她认为:“有志者事竟成。你付出了、坚持了,有可能会得不到回报,但是如果你不做的话,那肯定就什么都没有。”乐静一直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当得知自己保研失败的时候已经是大四上学期的九月份,距离考研仅有3个月,但她还是选择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争取考上研究生。“我离保研名次只差两位,正好只差那么一点。”提及保研,她略含惋惜,“当时很多人成功保研,有些人就觉得为什么我没能保上,我为什么就差这两位。但是我没有天天纠结于这个,现实已经是这样了。我再纠结10天或20天,那考研剩下的时间就会从90天缩短到70天,最后越来越难成功。”她感慨:“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要去想解决的办法,而不是总沉浸在悲伤情绪中,不要老是埋怨,这样不会解决问题,问题还是在那里。人要乐观一点,如果现阶段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那肯定是因为你之前没有那么努力,毕竟比你优秀的人更努力!你要做的就是去想办法。我考研时就只有3个月,我下定决心好好学习!最后,给我的回报就是考研成功。”经过3个月的努力奋战,乐静考取了我校电气学院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在科研方面,她同样充满热情,精益求精。“大部分人考研结束后都是等到下一个学期开学才进入实验室,我当时四月份就来这边了,这样便于更快、更早一点进入研究,和九月份才进来的同学相比,我已多学习了半年。”但作为一名研究生,做实验、发文章除了需要时间做基础保障外,还要懂得如何解决实验当中的问题。她清楚记得自己做的课题是“科氏质量流量计”,当时有一个难题就是气液两相流,要想办法提高测量精度。当时读研一,我觉得做不出来了,都想放弃了,那段时间自己真的感觉很崩溃。把实验停了一段时间,后来想想还得做。研二时就继续接着做,一直坚持到研二下学期,最终把它完成了。最后这个方法在我们做的硬件电路,还有编程方面都实现了,文章也发出来了。”热爱篮球  青春无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静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打篮球,课余之外篮球是她的挚爱。“我本科是在宣城校区,当时合工大篮球女队,基本上所有的队员都是合肥校区的,大家都在这边一起训练。大二的时候,教练去宣区挑人,当时我就被选上了。”提到篮球,乐静侃侃而谈。“安徽省第13届运动会是在2014年5月份,比赛前两个月是集训时间。周五晚上我从宣城校区坐校车来到合肥校区,然后周日晚上我又坐车返回,每周都这样来回。”回忆过去,乐静继续道,“那一年安徽省所有高校,我们工大夺冠了,当年我是宣城校区的唯一代表。现在读研,我来了合肥校区,自己的技术也在不断提升,一直是我们学校的篮球队队长。”言语间,乐静能让人感受到她深深的热爱和满怀的喜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的安徽省大学生篮球赛,那一年,我是队长,也是我打得最好的一年。当时,我们合工大跟安徽财经大学有一场比赛,八进四。如果赢了,就可以竞争前四名,不然就是五名以后。”那一场,乐静记忆深刻,“我们一共得了61分,那场我打得特别好,也打得特别兴奋,我一个人就得了35分。那场比赛,不仅自己发挥非常好,大家配合也非常好。”为了球队能在各类赛事中取得好成绩,作为队长的乐静,非常注重队员的日常训练。她说:“我会经常召集大家一起来训练。篮球是个团体运动,光靠一个人不行,还需要大家的团结和责任心。虽然总会有人不可避免地因为一些事情缺席,但我希望大家能尽量地在一起训练。因为这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工大争光。”时间是公平的,它给每个人一样的24小时。平衡好科研学习和兴趣爱好也需要技巧和智慧,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每个目标,不管是在本科还是研究生阶段,乐静都严谨地规划了自己的每一天。“首先作为一个学生,我觉得学习是第一位的,那么我肯定会先完成老师交给我的任务。我每天都会给自己制定这一天的任务,如果我完成了,我就去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有时下午四五点就完成了任务,晚上便会去打球。尽管在晚上还有很多人会去学习,但我觉得只要你达到了你的目标或者预期,你就可以去干你自己的事情,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自己喜欢干的事情。”“篮球带给了我快乐,拓展了我的社交圈,让我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特别是我心情不好时能让我放松心情,在科研压力太大的时候也会打打球,然后调节好自己的状态。我很喜欢打球,真的很热爱,不然的话我不会一直打,一直打到现在。”因为热爱,所以才会不计回报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因为热爱,所以即使遇到任何困难,乐静也甘之如饴,从未停歇。感恩师友  同舟共济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谈起自己的导师和同窗,乐静满怀感激。“我很幸运,在工大读研时遇到了一位好导师。我的导师徐科军不论是在科研方面,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都很关心。我们每个月都会开会,老师会对我们阶段性工作提出意见和帮助。平时,每当我在科研项目中遇到一些问题时,实验室师兄们也都会倾力相助。一个项目通常是由一个课题组共同完成的,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收获。”乐静如是说。特别是在参加“创青春”大赛时,她说:“由于开学就要提交文件,我只能寒假在家写计划书。在此期间,徐老师一直和我用邮件进行联系,我把各种写好的资料初稿发给老师看,然后老师给我提一些建议,然后修改,然后再发再修改……最后如期提交,并且顺利通过审核。”开学后,紧接着便是4月份的比赛答辩。在导师的指导下,乐静调整了很多细节上的问题,并按照老师提出的建议反复练习PPT演讲。“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老师经常这样告诫我们。”她说,只有做足充分的准备,才能在面对各种问题与挑战时,处变不惊,游刃有余。“练一两遍,和练过四五十遍,效果和结局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只练一两遍,上台时就会发现,当你看到台下那么多人时就会忘词,会卡顿,每说两句就要看看PPT里面是什么,而且有时候还会讲不好,但如果练习够多,就会更熟练。” 乐静她们每次出差去外面做实验,经常熬到凌晨两三点,每次都会特别累。当时她们课题组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浙江温州,正值夏季,那边的气温三十八九度。在厂房里做实验,相对其他地方热似乎更明显,关键是还有蚊子。因为实验对精度要求很高,不能开空调,也不能吹电风扇,否则会影响标定过程中的测量精度。条件虽苦,但乐静却从不抱怨。而在交互实验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需要进行几个小时的调试,即使这样,乐静也会和她的搭档顶着压力,认真沉着地完成任务。为了能把事情做好,她总是把压力看作永恒不竭的动力,一步一个脚印。她感恩自己的集体,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集体荣誉里闪耀着自己的光芒。“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乐静的真实写照。她从未被迷茫慌乱了脚步,也从不为名利束缚自己。她明白自己的目标。读研期间,她醉心科研,精益求精;研究生毕业后,她将如愿回到家乡的研究所工作。乐静用行动向我们证明努力是成功的必经之路,花若盛开,清风自来。

  • 刘子源:积沙筑高塔 出口成华章

    摘要:刘子源:积沙筑高塔出口成华章□学生记者田韬刘震作为第一位在“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舞台上展现风采的工大学子,他勤学善思笃行,从校赛拔得头筹到省赛收获特等奖再到国...

  • 我校学子喜获佳绩

    摘要:第一届中国地球科学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挑战赛我校学子喜获佳绩本报讯近日,“第一届中国地球科学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挑战赛”在中山大学落幕,来自40多所院校的150支队伍报名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一届中国地球科学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挑战赛

我校学子喜获佳绩

   期次:第785期   作者:张明明   查看:46   
第一届中国地球科学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挑战赛
我校学子喜获佳绩

本报讯  近日,“第一届中国地球科学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挑战赛”在中山大学落幕,来自40多所院校的150支队伍报名参赛。经过激烈角逐,由我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系指导参赛的6支参赛队伍取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其中,李晓晖老师指导的张杰林、吴宇昂团队凭借作品《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梯度提升算法的沉积碎屑岩石光薄片智能分类》在所有报名的150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第一届中国地球科学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挑战赛”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大数据与数学地球科学专委会举办,旨在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的跨界思维,激励地球科学领域相关专业师生钻研大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的积极性,提高参与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推动中国地球科学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的研究、应用和发展。

近年来,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积极探索和适应新时代地学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地学教育新方向,紧密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与面向双一流工科人才培养新形势的需要,将人工智能与地球科学专业相结合,由地理信息科学系专业教师进行日常指导和培训,通过相关活动与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对新技术、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日益突显。

(张明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肥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463次访问,全刊已有3990498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