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

报刊:《合肥工大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摘要:您从梁家河走来,跋山、涉水,青葱岁月,抚上膛前“那一颗扣子”。——题记2017年10月18日,人民大会堂前,3个半小时,挺拔站立,32385字,铿锵有力。2013年的五四青...

  • “黄金搭档”: 马恩的革命友谊

    摘要:1842年深秋,马克思与恩格斯第一次见面,并开启了他们长达数十年的友谊。有趣的是,他们的初次见面并不是那么愉快。这是因为恩格斯在当兵的时候加入了一个叫“自由人”的团体,而这...

  • 斛兵塘

    摘要:

  • 劝君莫负好光阴 父母在家候佳音

    摘要:当初我报考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部分原因是想离父母远一点,以此展现自己已长大,能照顾自己了!好在父母没明确反对。于是便离开了“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古都长安,来...

  • “创”出自己的未来

    摘要:2018年5月8日,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东门广场,校领导与同学们亲切交谈,关心着大家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去向。“祝你创业成功,牢记工大!”梁樑校长一句简单的祝福,让捧着营业执...

  • 念,斛兵塘育砂献珠

    摘要:每一粒砂儿,跳脱着离开母岩的怀抱翻腾着身儿,穿梭在工大成长每一天越过东风广场,欢笑嗨声淌过俪人湖七彩活动八般内涵黑天鹅引吭助宣传走进风雨操场,不懈奔跑运动每一天三次投篮四次...

放大 缩小 默认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期次:第764期   作者:思想政治教育2016-1班 宋思情   查看:45   

您从梁家河走来,跋山、涉水,青葱岁月,抚上膛前“那一颗扣子”。

——题记

2017年10月18日,人民大会堂前,3个半小时,挺拔站立,32385字,铿锵有力。2013年的五四青年节上,习总书记作出了这样的寄语:“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习总书记之所以这样说,正是因为他的青春是这样过的,只不过更加特别与精彩。

那是1969年的1月份,年仅15岁的习近平踏上了开往延安的“知青专列”,从寒冬的北京走向了贫瘠的陕北。整个专列被分离与未知的哭声淹没,唯有习近平在笑。面对未知的磨难,他用青春的奋进选择了迎面直击。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中,黄土滚在身上,土地扎根心中,与当地百姓“一块吃、一块住、一块干、一块苦”,当了整整七年的农民,在这里他带领村民修大坝,建沼气池,开代销点,办铁业社、缝纫社、磨坊……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就像村民王宪平对习近平的评价一样:“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的这七年,是受苦受难的七年,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七年。”时时刻刻与群众在一起,心心念念为村民谋福利。

这里的农村要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还有思想关。在这里,习近平经历了在北京从没有过的跳蚤关。他皮肤过敏,一咬就是成片的红包,红包挠破变成水泡,泡再破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三年以后,他练就“牛肉马皮”,跳蚤再也不足为惧,可这背后是多少的坚持忍耐;面对难以下咽的糠菜、半斤粮,他学会了接受,没有吃的时还有什么是不能吃的?当年百姓送来的杂粮糕点、特色酸菜,如今成了他最怀念的味道;15岁的他,面对艰苦的劳动从不退缩,日日夜夜不停歇、风里雨里不停干,不会的一样样学,不能的一点点练。在劳动评分中,习近平从四分、五分的气喘吁吁,到一年风雨无阻的磨炼后,成为劳动等级十分的强壮人员。这番“闯关”事迹让我们体会到的不仅是习近平在下乡成长中的磨难,更有面对艰苦环境百折不挠的坚持与突破。

用信念武装头脑,用行动建造宝塔。一个瘦瘦高高的知青后生,下乡时随身携带的行李不是方便自己的生活用品,而是满满两行李箱的书卷,哲学的、政治的、经济的、外国的,林林总总,涉猎广泛。每天劳动归来后,他便用自制的简易煤油灯,在那凑着光亮认认真真地看书。他不放过书中的每一个细节,而被煤油烟熏黑的脸却毫不在意。回忆当年知青岁月中的读书生活时,习近平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在那个条件艰苦、信息闭塞的年代,他匮乏在物质,却丰盈在精神。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实践出真知,基层是沃土。七年的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厚重底色和历史起点。作为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他经受了艰苦环境的考验,通过苦干、实干得到了村民群众信任,通过苦熬坚持磨练了意志,通过苦读和学习丰富了精神底蕴。正是黄土高原的苍天厚土,孕育了如今的他,正是这段苦难经历的洗礼,淬炼和铸就了他坚韧不拔、志存高远、无私无畏、满腹经纶、内敛厚重的领袖魅力。

心存正气,敏于行而讷于言,不忘初衷,踏实前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记录的不仅仅是习总书记个人青年时代鲜为人知的成长史实,更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代人的缩影。明知苦,偏苦行,那一代人用手上的一个个茧子,脚下一个个水泡,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而今天的青年身处跨时代的今天,我们站在“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历史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这个历史节点上,我们应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前行的指南针,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成为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的新青年,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中实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肥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851次访问,全刊已有39900485次访问